《一個都不能少》:一部脫貧致富的好劇作
近日,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時間正在熱播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部反映農村脫貧致富的好作品。全劇共36集。整部電視劇在西北地區的祁連山下展開。祁連山下河西走廊是我國生態嚴酷、極度貧困的重點地區,在那里的兩個多少年恩恩怨怨的村莊為我們上演了一段精彩紛呈的故事。
電視劇中的兩個村莊一個是培黎縣首富村丹霞村,另一個是貧困村焉支村。恰恰這兩個村是“老對頭”,三十年前兩村因修路遷墳一事結下恩怨、矛盾重重,而焉支村的村支書
這部作品在人物刻畫上典型生動,大大小小的角色有二三十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趙百川,丹霞村黨支部書記,是個敢想敢做,精力旺盛的工作狂。他嚴己律人,賞罰分明,是有軍人氣質的“領頭羊”。他善于學習,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可骨子里有些守舊,年輕人的很多做派他都看不慣。他生活簡樸,不講吃穿,清粥咸菜就是一餐。他鐵漢柔情對獨生女趙夢寵愛有加。他不畏人言,大膽追求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的主題是農村脫貧致富,劇中脫貧的主題是圍繞著怎樣樹立人們的志氣,也就是,如何從觀念上改變貧困,觀念的改變才能帶來意識和行動上的創新。2020年是黨中央全面脫貧的決勝之年,這部電視連續劇的面世,為全國工作在脫貧第一線的干部群眾是一個啟發和鼓舞。脫貧工作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各地有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需要找到適合的方法。《一個都不能少》故事發生地是祁連山下河西走廊上,故事的展開有著典型的地域風格。從兩個有著深刻恩怨的村莊在磨合中逐漸融合在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的過程告訴人們,只要找對了適合本地本村的潛力和優勢,在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機關的支持引導下,一定能實現富裕的夢想。該劇使我們聯想到,以大的視野可以理解為脫貧工作不能少了任何地方,從小處聯想每個貧困人口都不遺漏。從這意義上說,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熱情謳歌。
電視劇的出品人、導演兼主演白永成先生是一位勤奮并且造詣很深的藝術家,曾主演過許多話劇和影視劇,他又出生在那片秦陜大地上,熟悉那里的一切,早在2016年他就執導拍攝了鄉村喜劇《苦樂村官》,在央視電視劇頻道上播映,深受觀眾的喜愛。我們相信,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也一定會深入觀眾的心里,特別在廣大農村的干部群眾中引起共鳴。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